找到相关内容124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

    的,当然不是有漏而为无漏。所以无漏圣道的修学者,果能将烦恼予以扑灭,就不会再在三有中漂流!   要想断惑证真,必有赖于修道,但所谓修道者,主要是观四谛,将这观行成功,就断一切见惑,而证入于见道。但是...为自性。   从世第一后心而入见道,虽或有十五心或十六心的说法,但犊子系的学者只立十二心说,即四谛各有三心。如苦法智虽正断欲界苦谛下的烦恼,但苦法忍只是审观欲界苦谛下的烦恼是不是已断,以忍许其断灭的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965952.html
  • “五重唯识”观辨析

    真如位,“唯识”之“识”,“亦应除遣”。这是因为,“识”是依他起性,是“事”,有相,有分别;而见道位是无分别智证真如,真如是圆成实性,无相,无分别,故无分别智不见识,只见真如。此时“若执实有诸识可唯”,那无分别智就不能生起,也就无法进入见道位,无法证真如了。  但如果“唯识”也不能执,那么,是否能说:唯识也不究竟?并非。以十地菩萨为例,菩萨在见道之初,根本无分别智生起,不见一切相(即见无相);但出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573513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3

    ,一颠倒粗重,二烦恼等三障中随一有余性,三能成熟解脱慧未成熟性。”第五种善法是无乱,在修学的过程中属见道位。见道位必须远离颠倒和散乱。凡夫是颠倒的,见道的人才不会颠倒。因为他们已如实认知宇宙人生的真理,所以是无乱。  达到无乱的境界,有以下三种障碍:  第一是颠倒粗重障。平常所说的颠倒,主要指四倒——常乐我净。这四倒是凡夫众生对世界颠倒的认识,本身也属于烦恼,所以称为粗重。这种颠倒的认识是见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456499.html
  • 漫长的精神历程

    ——三十七道品种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究竟道略说  明自了缘起性空的道理,明白了我空和法空的道理,才能进入三十七道品,也就有了“资粮”,可以从资粮道上起步,一直走完究竟道。下面再看三十七道品。...见道位,进而进入修道位了。  “见道位”在这里也是因位,不等于佛菩萨果位上的那种得道,也不等于禅宗明心见性或开悟的那种见道。这里的见道位,是指对佛法的道谛有了明确的信心和认识,一般可指为解悟。所以见道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7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中)

    行位讲起。 前边我们已经讲过,加行位分“暖”、“顶”、“忍”、“世第一”四位。这四位都是定。“暖”是明得定,“明”是见道的智慧。“顶”是明增定。此时,智慧已经增加了。“忍位”是印顺定。印者,决定义;顺着正确的方向向见道之目标前进。“世第一位”是无间定。就是说,在世间定中是最高的,再没有能超越此定者。到了这一位,很快就会见道。那么,它修的是什么呢?在唯识里,修的主要是四寻伺观,四如实现。这是唯识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唯识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9323110199.html
  •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(一)

    位。此位可烧除烦恼,接近见道无漏慧(即发相似解),而生起属三界内之人、天果报的有漏善根。所谓“煖”是一种譬喻之词,喻相似解如春阳暖发,可令“善法熏积,慧解得起”。[54]即是说,此位由观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四谛十六行相[55]而生有漏之观慧。第五是顶法位。此是于动摇不安定之善根中,[56]生最上善根之绝顶位。行者进一步修习四谛十六行相,接近见道无漏慧之相似解增强。智者解释为:“在煖顶之上,如登山顶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743452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(1)

    有顿、渐之分吗?B. 部派中对于四谛现观,是基于什么因素而有顿、渐之别呢?C.《大智度论》说到菩萨以一谛入道,钝根声闻以四谛见道,这种思想是否渊源于部派,甚至阿含?依修道次第而言,“顿见四谛”可行吗?...心、法)、总相念往(总观身、受、心、法为无常、苦、空、非我)三位,这叫做外凡位。四善根就是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,这称做内凡位。而修学整体的过程,则有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之分。  这里所谈的观察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245314.html
  • “涅槃为所缘”初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大智度论》为主

    或无我。…此中无常、苦作意与无愿三摩地相应;空、无我作意与空三摩地相应。  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是苦谛的四种行相,随一行相皆能入正性离生(见道)。若配合三三昧,无常、苦是属于无愿三昧;而空、无我行相则属于空三昧。由此而说唯空、无愿能入正性离生。那么,为何独无相三昧不能入正性离生呢?这原因与有部的渐现观说有关。在见道位中,有部学者是主张渐次观四谛:苦→集→灭→道,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78(大正27,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6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、渐之分吗?B. 部派中对于四谛现观,是基于什么因素而有顿、渐之别呢?C.《大智度论》说到菩萨以一谛入道,钝根声闻以四谛见道,这种思想是否渊源于部派,甚至阿含?依修道次第而言,“顿见四谛”可行吗?也许...法)、总相念往(总观身、受、心、法为无常、苦、空、非我)三位,这叫做外凡位。四善根就是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,这称做内凡位。而修学整体的过程,则有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之分。  这里所谈的观察四谛,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八)

    决定发心、不清净发心、清净发心、羸劣发心、强盛发心、未成果发心、已成果发心。  除上述《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》所说的十种发心之外,在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七十二,也有十种发心:即未入见道的世俗发心、已入见道的得法性发心、具退转的不决定发心、不再退转的决定发心、随缘而转的不清净发心、不随缘而转的清净发心、处于不正行的羸劣发心、处于正行的强盛发心、胜解行地至十地的未成果发心、如来地的已成果发心。  (二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568461.html